候选项信息补充完善
所属榜单:
中国著名高校排行榜中榜
选项名称:
内蒙古大学
修订时间:
处理状态:
温馨提示: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修订本条目信息,请登录再行修订!
立刻登录!
更新图片:
正在使用的图片
我上传的图片
请填写图片更换理由:
说明:
涉嫌侵权或存在版权争议的图片,一律不予采纳!
请说明原图的不足和新图片等,若无明显优势,一般不会采纳,请勿上传!
您上传的图片中不允许出现网址、标志、电话等涉嫌广告宣传的元素!
图片须小于200K,尺寸在150*150--1600*1600像素之间,且只能为jpeg格式。
当前简介:
(
不超过300字,简介信息无须换行、排版
)
内蒙古大学是国务院1978年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7年,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也是目前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大学。
请在下框中对原简介信息进行编辑修订(
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
当前详细介绍:
(
不少于50字,不超过2000字,请注意介绍内容准确性和换行、排版形式!
)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1978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学校。首任校长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于建校初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前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现任校长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内蒙古大学已经形成“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的校训、“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校风和“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
内蒙古大学是一所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学校实行校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现设有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交通学院、研究生院(筹)、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外经教育部批准,举办了1个独立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满洲里学院、鄂尔多斯学院。学校设有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蒙古文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黄金经济与应用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二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现有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12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有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技术和数理学4个国家级以及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有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以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教育体系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培养层次。现有各类在校生23203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191人(硕士研究生2905人、博士研究生286人)、普通本科生 12766人、高职生2003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965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3913人、留学生365人。
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教职工24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03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74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77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4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被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人。
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300余项。“211工程”建设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997-2007年,新开科研项目2038项,其中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5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24330.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12815.2万元;发表论文10037篇,被SCI、EI、ISTP收录588篇,被SSCI、CSSCI收录650余篇(“十五”开始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661部;获得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国外34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还有计划地安排了1500多名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总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6.09万平方米。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办公、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全校图书文献总藏量达到177万册,图书馆是CALIS中心的B级成员馆,是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的中心馆,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6635万元。
请在下框中对原详细介绍信息修订完善(
点击此处将原内容复制到下框中
)
应注意内容的排版形式,注意换行等。不得出现“编辑本段”、“图册(xx张)”等之类的词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站点导航
│
友情连接
│
意见反馈
邮件联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