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向社会各界和媒体介绍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安排。尹成基表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
“牛年牛气象”。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高达87%,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国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振奋的消息。可是,也有人开始担忧,在金融危机梦魇未去的情况下,“87%”的就业率是如何得来的,会不会是又一场数字游戏的变身?
先让我们来看看2009年全国一些省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9年天津大学生就业率达91%与2008年持平;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5%;四川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8.15%;广东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1.93%(数据来自大学生创业网)。由此看来,全国主要省市的高校就业率有高有低,但大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态势,故最终得出“87%”的就业率也就应该很正常,很标准了。
但网友的留言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问题:“知道什么叫被就业吗?你毕业了要拿毕业证,先去找个单位开一个就业证明,然后才能拿,我见过很多,这就叫被就业。”“总希望用数字说明问题,可是数字的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地减弱,因为我们经受了太多太多,感受太深太深: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纯数字而已!”“我没找到工作,老师逼着我签,我找亲戚的公司签了,先交差,自己慢慢找工作。”
这样看来,尽管“87%”的数据是由代表权威的人保部发出来的,但还是有一些亲历者和当事人大学生并不买这个“权威数据”的账。2009年6月8日的 《光明日报》就有消息称在西部某省一些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不签就业书,不发毕业证”的做法十分普遍,甚至连记者也常常面对这样的请求:“能不能帮忙给孩子找家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盖个公章?”这“87%”就业率看似权威,实则如何,能让人信服吗?它符合客观情况吗?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也是衡量高校工作、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教育经费的划拨,许多高校难免有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的动机。人保部“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的“盖棺定论”有没有受到“数字游戏”的影响呢?
“87%”的就业率是真的美好,还是海市蜃楼?面对民意的质疑,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好好反思,不要一味将数字看成是教育的丰硕成果。否则,哪怕有一天实现了“100%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难逃被人指责“那是传说”的厄运。(李松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