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本报A5版刊发的《“狗浇尿”要更名为青海甘蓝饼》一文在读者和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长期关注青海餐饮文化的读者以及关注青海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读者,就狗浇尿更名问题纷纷致电本报,发表看法和意见。
最受欢迎的小吃
狗浇尿虽说名字不雅,但丝毫不影响它受欢迎的程度。
在餐厅就餐,大多数人在选择小吃时,“点击率”最高的莫过于狗浇尿,用这薄薄的油饼垫垫肚子,才觉得一顿饭吃得完整和舒坦。正因为狗浇尿颇受青睐,所以,一些餐厅专门让面点师潜心研究狗浇尿最地道的做法。
“今天,带你们尝一种我们这里的地方小吃,保证让你吃了还想吃。”几天前,市民乔先生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地朋友,他首先推荐的就是狗浇尿。服务员将狗浇尿端上桌,立刻引来一片赞叹,“香,还没吃呢,鼻子就先享受了。”大家迫不及待地夹起来品尝。最后,在大家的强烈建议下,乔先生又点了一份,“看起来焦黄,闻起来倍香,吃起来松脆、可口……”客人们赞不绝口。
一家餐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到旅游高峰期,到餐厅就餐的外地游客非常多,点餐时不用服务员介绍,不少游客第一个点的就是狗浇尿,都说这个名字真奇怪,一定要看看狗浇尿到底是什么东西,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很多客人临走还要带上一份呢。
误打误撞“撞”出个狗浇尿
说起狗浇尿的来历,还和一名土族阿姑有关。从前新媳妇过门,按照传统,第二天早餐时都要露一手,但是有个新媳妇却忘了从娘家带来美食,只得匆匆忙忙进了厨房。她将面和油准备好,放在灶台上的面板上,刚准备和面,一只小狗跳上灶台,一脚就把油壶踢翻了,清油在案板上流得到处都是。怎么办?新媳妇急中生智,连忙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将油吸干。然后和成油面,撒上香豆粉,浇少许清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制作成螺丝状,切成小段,擀成薄薄的饼。在烧热的锅中倒上约半两清油,将饼放入,沿锅边浇上一圈清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颜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赶紧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清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就出了锅。
热腾腾的饼子端上桌,大家品尝后,都说特别香,就问新媳妇是怎么制作的,新媳妇不好把狗踢翻油壶的事情说出来,就说是狗把尿浇在上面的缘故。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薄饼叫做“狗浇尿”。也有人说,新媳妇在做这种饼的时候,一只脚踏在灶台上,然后拿着一个小油壶一边浇油,一边烙饼子。被旁边的邻居看见了,戏称她像狗撒尿一样,所以把她烙出来的饼叫做狗浇尿。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是,由于那时候油特别珍贵,人们舍不得多用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更名牵动市民心
狗浇尿更名,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意更名的市民也不少,手机尾号为9987的张先生致电本报96369新闻热线,他说,青海甘蓝饼的名称不太诱人,狗浇尿制作时主要是用油淋的方法,所以他认为应改为“青海油淋香”会更加贴切;网民永远的西宁则建议改名为青蓝饼;我的青海口碑网认为,狗浇尿是个地域性很强的名字,不过要参加世博会,改有改的道理;网民偶觉得说,应该叫青海香叶煎饼……对于狗浇尿的更名,更多的市民表现出的则是或多或少的遗憾。
网民尕霄说,还是狗浇尿好听,习惯了……
从事媒体工作的王先生说,任何一个名字的形成,都是特定环境、特定因素中的特有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积淀。他说,上海世博园区中华美食街荟萃的是各地的地方名小吃,地方小吃很多其实都是民间小吃,那就更应该突出“民”字,体现民间性。
狗浇尿的名字恰恰是这种地方小吃的特色所在。王先生幽默地说:“我相信皇帝吃叫花鸡,正是出于名字的特色,如果改成雅名,说不定皇帝还不想吃了呢,所以它还得叫"叫花鸡"。”他表示,狗浇尿不管改成什么名字,对它的特色都会大打折扣;如果不改,也许会让更多的人感到好奇,反而会更容易让人记住。
王先生说,狗浇尿的名字和这种小吃的做法是非常贴切的。它还不完全是将油淋在饼子上,而是将油沿着锅边一会儿倒一点儿,和狗在墙根儿撒尿的样子非常像。给食物起狗浇尿的名字,正是以强烈的反差形成一种冲击力,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性。
还有市民提出,天津狗不理包子不是照样不雅吗?对此,上海伊清斋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学军说,刚接到狗浇尿更名通知时,他们也曾据理力争,其中也说到了这个问题,但世博局表示,狗不理包子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
是的,比起狗不理包子的名扬天下,狗浇尿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恐怕道路会更艰辛一些。但有更多热心的读者希望,狗浇尿能借助世博会,在中华美食街大放光彩。他们更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最终记住的可绝不是青海甘蓝饼,而是狗浇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