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河南省郑州市民王女士打开电视后非常高兴——因为令她郁闷了很久的电视“有奖猜谜”节目,在多家卫视台一下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节目太骗人了!”王女士气愤地说,“我就被他们骗了!可是,多家省级电视台竟然长期播出,不知道欺骗了多少观众!”
电视显示无人打电话,观众电话却打不进去
“猜一个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这是出现在宁夏卫视荧屏上一个节目中的谜语谜面。
在谜语的下方,显示有中国电信、联通、移动的参与方式。同时,在屏幕显要位置提示:奖金是5000元+一部3G手机。
据王女士介绍,半个月前,她看到宁夏卫视播出的这个“有奖猜谜”节目时,心里还在暗暗纳闷:“这个谜语的答案不就是‘亩’字吗?太简单了!”而节目显示,有几个观众断断续续打进电话,但都没有答对。
王女士立刻用手机拨打了参与电话,很快,自动语音提示已经接通,每分钟3元,但王女士听到的只是“线路忙,请等待”。而此时,电视台“有奖猜谜”节目却在不断提示:“线路空闲,请赶快拨打。”
此后,该节目播出了20分钟,但王女士的电话却始终没被接到直播间。事后,王女士发现,自己的手机被扣除了十几元费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山西卫视。王女士再次参加了所谓的有奖猜谜活动。结果,她的遭遇与在宁夏卫视完全一样:电视画面中主持人一直说“线路空闲”,但是,她的电话拨通后却长时间无法被接进直播室,而直播室偶尔接听的几个电话,答案都是错的。
“我后来才觉得自己是被骗了!”王女士说,“因为这些谜语太简单了!我在网上一搜索,答案就出来了。而整个节目过程中,全国这么多观众却没有一个答对的。”
感到被忽悠的王女士向记者投诉,记者随即联系了山西卫视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杨女士,并以消费者的身份和杨女士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请问这个(有奖猜谜)节目是直播还是录播?”
杨女士:“应该是……”
记者:“这个节目时段是不是承包给了广告商?”
杨女士:“你问这干吗?”
记者:“这个(有奖猜谜)节目说线路空闲,请赶快拨打,却一直没打通。节目到底是不是直播?”
杨女士:“不清楚。因为不是我们做的节目。”
杨女士随后还向记者表示,曾将一些广告时段承包给广告商,其中就包括播放“有奖猜谜”节目的时间段。
“有奖竞猜”节目早已被有关部门叫停
记者打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在“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栏目中检索到《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国家广电总局于2005年4月26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等单位发出的这个《通知》中,第12条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
《通知》第18条规定: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有奖竞猜类节目要按程序报批,开设这类节目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有电话和手机短信的选择、编辑、审查和播出责任。
就在记者3月10日开始对该类事件展开调查之后,从3月15日起,这类节目突然从多家省级卫视的屏幕上消失。
3月16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该局传媒机构管理处的王处长介绍说,山西卫视的“有奖猜谜”节目未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宣传处审批。3月5日,该节目被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叫停。而来自山西卫视广告部的说法是:由于观众对“有奖猜谜”节目投诉较多,该台从3月5日起停止播出这类节目。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多家省级卫视台。
所谓“直播”其实是“录播”,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
记者随后的调查更令人吃惊:早在2008年,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就发布了《2008年第3号消费警示》(以下简称《消费警示》),揭开了电视、广播竞猜游戏以重奖为名,诱骗消费者参与活动,套取话费的黑幕。
根据济南市长清区工商局调查,此类竞猜节目多数都是提前录制好的,实际上消费者看到的类似直播节目,且主持人又打电话又接电话的电视画面,是提前录制好的,给人造成是在直播的假象。
《消费警示》明确指出,“此类竞猜游戏以‘丰厚的礼品’为诱饵,暗箱操作,猫腻很多,实为套取消费者的话费。”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就在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要求和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揭露提醒之下,直到今年3月15日之前,多家省级卫视仍在违规播出此类节目。
对此,河南省消费者协会监督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拿录播的“有奖猜谜”节目诱骗观众拨打电话,骗取观众的电话费,属于明显的消费欺诈行为。
郑州一位律师认为,像这样明显的欺诈行为,已经涉嫌刑法中的诈骗罪。对这些公然利用公众传媒进行诈骗的公司,也不能仅仅是停播节目那么简单,而应当依法启动司法调查程序,根据其诈骗数额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否则,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这样的节目会再次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媒体上,继续骗取老百姓的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