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防晒产品开始热销,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防晒产品SPF(防晒指数)值高于30的也只能标注30+,而不能标注实测值。但记者在一些超市和化妆品专卖店却发现,有部分进口品牌的防晒产品依然有SPF40、SPF50的标识。为什么会这样?SPF值越大越好吗?消费者该如何区分这些标识?
进口货标识超过了SPF30
昨日记者在屈臣氏、百佳超市看到,旁氏、玉兰油、欧莱雅、大宝等十几种品牌的防晒产品SPF值全都在30+以下。不过也有少数产品,如碧柔防晒乳液SPF50,薇姿隔离霜SPF40,一个产地日本,一个产地法国。在网络销售市场上,标明超过SPF30值的防晒产品更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普通消费者使用SPF值30的防晒产品就已经足够了。
已于2003年1月1日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当所测产品的SPF值小于2,不得标识防晒效果;当所测产品的SPF值在2~30之间(包括2和30),则标识值不得高于实测值;当所测产品的SPF值大于30,且减去标准差后仍大于30,最大只能标识为SPF30+,而不能标识实测值;当所测产品的SPF值大于30,减去标准差后小于或等于30,则最大只能标识到SPF30。但在欧美、日本等地国家,防晒产品有标为SPF40、50,甚至80的。
SPF30或>SPF30都好?
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赖维介绍,我们防晒主要针对的是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近年来研究已明确,不当接触这两种紫外线可引起皮肤衰老、产生皱纹,甚至带来皮肤癌和红斑狼疮。而防晒产品的SPF值就针对中波紫外线,至于长波紫外线,细心的消费者发现目前多数在售的防晒霜多了“PA”的标识,这就是针对长波紫外线的。
为什么国内防晒产品SPF值高于30的也只能标注30+?赖维介绍,之前有研究显示,SPF30值已经能阻挡90%的中波紫外线,而且过高的SPF值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适几率会增加,SPF30的防晒值完全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防晒需要。
但目前又有新研究发现,SPF值的确立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要求防晒产品涂抹在皮肤上要达到每平方米2毫克,“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涂抹的防晒产品量通常不会达到这个标准”,赖维向记者介绍说。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看到有进口防晒产品达到了SPF40、SPF50。
■消费建议
SPF、PA都不能少产品“全面阻挡阳光”不可能
既然有上述两种研究结果,消费者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赖维建议说,日常生活选择SPF30即可,去海滩等阳光照射较厉害的区域,可选择SPF30以上的,当然PA的标识不能少。PA+、PA++、PA+++用来标识对长波紫外线的防护程度。PA+表示有效防护约4小时,PA++表示有效防护8小时,PA+++表示强度防护。同时,涂抹的量多些,保护作用会更好些。
不要相信“全面阻挡阳光”、“100%防晒”、“360度防晒”之类的宣传,这仅仅是宣传语。即使搽再高级的防晒霜,也不要盲目曝晒,特别是要避开晌午烈日。而搽一次防晒霜就能“全天防护”的宣传也不太可信,因为防晒产品的防晒时效由其成分决定,一般物理防晒成分在4~8小时内对紫外线有一定程度的抵御作用,而化学成分则只能保持半个小时至一两个小时,想“一劳永逸”几乎是自欺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