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整体车市销量稳中有升,全年销售超过2000万辆。
解读: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处于底部低迷状态,汽车行业延续2011年的调整期走势。据最新统计,2012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72.01万辆和1570.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6%和3.56%。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264.95万辆和1257.11万辆,同比增长7.67%和6.90%。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07.06万辆和312.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6%和8.0%。专家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将达到1950万辆。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车市的刚性需求与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将使2013年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尽管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总的形势还要取决于乘用车市场,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速可能会在10%左右。而商用车市场形势会有好转的趋向,出口也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因此,2013年汽车产销增长率稍高于2012年,产销量会突破2000万辆。
2、中国汽车进军海外市场出现重大突破。
解读:2012年1—11月份,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达96.4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2%,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百万辆。其中奇瑞、上汽、吉利、长城和力帆分列出口量前五。尽管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比例很低,但是潜力巨大。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经营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从简单的整车出口,到越来越多地在国外建设投资基地,参与全球运营。奇瑞大力加强海外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并把目光盯向欧洲等更高端的市场出口。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2012年海外销量翻番增长,2013年吉利SUV车型将在海外有较大动作,并配备DSI变速器。长城汽车2013年将力保在海外市场的战略落地,真正实现当地的本土化运作,并冲击16万辆的出口目标。2013年全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120万辆。
专家预计,全年汽车产销将达到1950万辆。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车市的刚性需求与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将使2013年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尽管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
3、人民币持续走强,进口车冲击国产车市场。
解读:2012年1—11月我国海关汽车进口量达到101.7万辆,第一次单年累计进口汽车超过百万辆。专家分析,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进口车销量增幅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车有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欧债危机冲击了整个欧洲汽车业,让跨国汽车巨头希望通过“打折甩卖”在中国消化大量库存车。而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使得进口汽车的人民币价格下降,也对进口车市场产生了拉高的作用。预计2013年汽车进口将增长20%左右。进口汽车在数量方面只占国内汽车市场的6%左右,但是2012年下半年进口汽车价格跳水对国内汽车市场冲击很大,已经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4、随着中国在汽车运动领域越来越有活力,各大厂商将纷纷加大针对中国市场的“高性能”产品投放力度。
解读:2013年,是F1大奖赛进入中国的“10周年纪念”,与此同时,中国车手马青骅也将以HRT车队正选车手的身份参加2013赛季的比赛。除此之外,与F1赛事齐名的WTCC、DTM等顶尖汽车赛事也已陆续在中国落地生根,中国已经在汽车运动领域展现出了越来越强劲的活力。面对2013年,各大厂商抓住这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潮流”将会是明智之举,趁热打铁大力推进“高性能”车型战略也成为了发展趋势。现如今,奔驰AMG系列、宝马M系列、奥迪RS系列等都已经相继登陆中国市场,其他品牌的跟进也是指日可待。
5、电动车再探市场水温,混合动力汽车初露锋芒。
解读:新能源汽车之路任重道远,但也不尽是拨不开云雾,见不得明月。2012年推出过混合动力车型的车企不在少数,不管是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混合动力,还是试探性地在国内市场投放几款混合动力产品,都不难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初露的锋芒。 2012年比较经典的混合动力车包括:奥迪Q5混合动力版、本田首款混合动力轿跑CR-Z和新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等。奥迪Q5混合动力版被认为标志着一汽大众奥迪新能源战略实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也将为未来的国产新能源车型奠定基础。而凯美瑞·尊瑞则被公认具有全球最领先、最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目前在汽车市场风靡一时。对于混合动力车,各车企都在布局、发力,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野崎松寿先生更是称2012年是LEXUS雷克萨斯的“混合动力元年”。 国家政策也开始向混合动力汽车倾斜。2012年7月,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普及混合动力车。在政策倾斜、混合动力技术日益成熟、车型研发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形下,消费者会越来越认可混合动力车,2013年其销量或会出现较大增长。
6、韩系车销售增长惊人,在国内与日系车争夺第二把交椅。
解读:受2012年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日系汽车销量下滑,大片市场失守。韩系车却借机与日系车展开了中低端车型上的“破袭战”。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中,韩系车凭借价格、造型、民众心理等优势取得了较大市场份额。在“一消一涨”之间,韩系车暂时强势占领了日系车既得市场。但韩系车的崛起不是突发性的,是长期以来坚持产品品质的结果。三四年前,现代集团做了一个现代品牌全球高端化提升战略,从单纯的追求销量转为提升品牌战略转型。这个战略起到了效果。韩系车不仅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形象也大大提升,与日系车比肩而立。2013年韩系车将继续对日系车发起冲击,将极大威胁日系车在华市场的地位,但要全面超越日系车还得几年。钓鱼岛事件对日系车的影响将逐渐过去,而且B级车霸主一直是日系,随着2013年雅阁换代,势必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7、日系车面临的困难将持续,但由于消费者心理的成熟和日系车企业积极作为,日系车销量恢复大大高于2012年年底的悲观估计。
解读:中日钓鱼岛争端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端倪,反而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得势,变得更加困难。2013年,两国间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但这不能成为日系车溃败的依据。在持续三个月销量大幅下滑后,日系车销量在2012年11月迎来强势反弹,月销售量增长了72.2%。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所持有的信心,另一方面得益于日系车企业在危机后的积极作为——丰田是最先发声的日系车企,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率先推出核心内容为“消费者零负担”的活动。只要车主可以提供车辆被砸或受损的证据,一汽丰田4S店就会承担保险公司不赔付的那部分维修费用。广汽本田在2012年9月底推出了“畅行无忧”保障方案。随后,东风本田也推出了一个名为“安心保障服务”的活动,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信心。东风日产“安全保障承诺”虽然推出时间较晚,但其覆盖面和力度却是所有日系车企中最大的。10月18日,东风日产向超过400万的新老车主推出“安全保障承诺”。11月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又发布了“品质无忧承诺”。政府层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明确表示: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应该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在经历了保钓风潮后,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更加成熟,对日系车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8、红旗轿车重归国家元首车队序列,新红旗车上市引发官员及公务用车换车潮。
解读:在中国你可能不知道玛莎拉蒂、不知道宾利,但是你绝对不能不知道红旗。每逢遇到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都会出现产自一汽的红旗轿车的身影。与红旗的知名度成反比的是红旗的销量,实际上2008年红旗盛世上市后,红旗品牌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从2011年8月至今,红旗轿车销量为零。随着发展自主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总是不断地追问:红旗何时能够重出江湖? 涅磐重生的红旗轿车在2012年年底上市,新车无论外观和内饰都保持了老红旗的特色,动力和安全系统均达到了当今世界高档公务用车的最高水准。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家高层已经在研究高端公务用车以新红旗轿车替代奥迪的问题。如果此方案出台,或将引发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机关公务用车及企业高管的换车潮。
9、利好因素增加,2013年股票市场汽车板块变盘在即,一汽轿车和长城汽车值得重点关注。
解读:2012年汽车股票平均跌幅近5%是全年业绩下滑预期的市场反映,该利空消化后呈现企稳势态,在此状态徘徊之后,2013年变盘在即。2013年汽车产业相关利好因素增加:新能源汽车在补贴和上牌政策上的政策出台,有望大大刺激电动燃气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作用。汽车下乡政策的再启,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将会受到市场对汽车板块的关注(2009年汽车下乡政策出台期间,汽车板块上涨达164.2%,跑赢当年大盘的57.43%升幅)。限购政策虽在一线城市延续,但应该不会继续蔓延到更多城市。最需要参考的是,在有热点预期的大经济形势下,汽车市场需求将随总体经济预期有稳步增长。板块评级可为:持有。重点关注:一汽轿车、长城汽车。
由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和一线市场的销售增速逐步放缓,二、三线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跨国汽车公司此前对不太重视的二、三线市场开始加大布局力度。
10、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成为购车的主力。
解读:随着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汽车市场的饱和,中国汽车梯度消费的态势已经形成,正在向二、三线市场迅速蔓延。购买的群体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已不再是性价比的传统消费观念在左右,而是市场细分,趋于年轻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市场诉求,关注功能和审美并重的消费形态正在上升为主流。按照汽车进军这些城市的层次,经济型车首先打入,其次是中档轿车。目前,一些二、三级市场已经证明了自己高档轿车的购买实力。由于市场的残酷竞争和一线市场的销售增速逐步放缓,二、三线城市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跨国汽车公司此前对不太重视的二、三线市场开始加大布局力度。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二、三线市场不仅将成为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将面临和一线市场类似残酷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