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栖眼目玛瑙螺科的大型贝壳螺.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云南麻栗坡县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在天保、八布两个边境乡发现。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夜行性,喜好潮湿的环境。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非洲巨型蜗牛
非洲大蜗牛原产地为非洲东部,但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去年非洲巨型蜗牛侵袭了美国佛罗里达州,它们不仅会对农作物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当地政府已经展开应对措施。自2011年起,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捕获了4万只这种蜗牛。
非洲大蜗牛具有昼伏夜出性、群居性,喜阴湿环境。白天栖息于阴暗潮湿的隐蔽处和藏匿于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乱石穴内。晚上8:00以后开始爬出活动,9:00~11:00是活动高峰。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隐藏起来。交配时间在晚上9:30~11:00,卵产于腐殖质多而潮湿的表土下1~2cm的土层中或较潮湿的枯草堆、垃圾堆中,每头产卵量150~300粒。初孵的幼螺不取食,3~4天后开始取食。5~6个月性成熟。
非洲大蜗牛喜好潮湿的环境。生活环境为陆地,主要栖息于菜地、农田、果园、公园、橡胶园里、杂草丛生、树木葱郁、农作物繁茂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及腐殖质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树枝落叶和石块下。
非洲大蜗牛是世界上人为传播造成广为分布最为典型的事例之一。该螺的自然传播能力是有限的,成螺一昼夜可爬行50m左右。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为方式:其一是通过人为引种传入新区;其二是通过集装箱、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和随观赏植物、苗木、板材、货物包装箱等传播。国内外疫情分析表明,该螺随集装箱传播的机率很大。
2013年4月,美国佛罗里达州成千上万只硕大如鼠的“非洲巨蜗牛”入侵,不仅造成当地农作物严重损失,它们还会吃石膏及石灰等建材而破坏房子,并在墙面留下拖行过后的恶心屎痕。这些蜗牛还带有传人的传染病。它们会传播鼠肺线虫,这有可能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
非洲巨蜗牛侵袭佛州得从1966年说起,一个孩子从夏威夷带了三只蜗牛回到迈阿密,结果在7年内,它们就成了为数17000只的庞大族群。当地政府每年花费百万美元对付蜗牛,但每到雨季过后,它们又会爆炸性成长。
据了解,一只母蜗牛每年可产下1200颗卵,并且疯狂吃石灰来补充钙质,促进外壳发育。此外,它们还会传播鼠肺线虫,这有可能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天坑、缅甸巨蟒,又多了非洲巨蜗牛,佛州已经陷入一场灾难大乱斗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