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六大求职误区
一、留恋大城市 北京要四城区
对年轻的求职者而言,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成功的关键。要能透过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看到其在促进人才成长的现象中,不利的一面。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有个正确的评估,也就是“衡外情、度已力”,谋定而后动。面对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要想办法加速跑入“职道”。
二、“大、名、公、外”是首选
青睐外企、名企并无不当之处,公务员的待遇也令人向往,从积极的一面看,它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敢于挑战挑战、冲击严峻的可贵品质。从尊重毕业生职业选择权的视角看,此种现象无可厚非。但就业是现实问题,它受多种因素牵制,因此消极面亦十分明显: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大、名、公、外”则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三、追求热门职业、不愿下基层工作
一些大学生只盲目追求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和热门职业,基础职位不屑一顾。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而在企业眼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欠缺实践经验,需要先到一线锻炼,积累经验。
大学生要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务实的,才是理想的。很多人都是从基层做起,一些人在起步阶段还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煎熬”。这一过程积淀下来的体验,铸就了他们今后“高成长”的素质: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宽容的心胸、奋进的品格。
四、实践能力差、自我期望高
选择职业时,大学生应该从主客观结合的意义上考虑问题。必须明白:要想顺利找到工作,必须工作“拿得起”,架子“放得下”,才能快速跑入“职道”。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之后,为了能够让自己进入职业前进专列,争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职场上要拿到好的Offer,就是要跟上求职就业动向和求职节拍。注明要求3-5年工作经验、有丰富业内资源的职位门槛太高,趁早放弃为好,要从基层做起,等有了机会,就会积累经验,有了经验,就有更大的机会,机会和经验是相辅相成的。
五、盲目积堆、互相攀比
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容易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结果造成积堆现象,多人争夺独木桥,结果既影响择业又浪费了自己的优势。
所以,择业时,要正确对待自己,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守“择已所爱,择已所长,择已所需,择已所利”的原则。
六、综合素质低、求职靠作假
受造假心理驱使,造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救命稻草并没救命,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毁了自己名声,误了自己前程。非但没有敲开就业的大门,反而,让注水的水货淹没了自己的就业机会,赔上了时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