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 详情] |
票数:28933
0 |
投票
|
|
|
|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 详情] |
票数:3506
0 |
投票
|
|
|
|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 详情] |
票数:1653
0 |
投票
|
|
|
|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 详情] |
票数:18455
0 |
投票
|
|
|
|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 详情] |
票数:9120
0 |
投票
|
|
|
|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 详情] |
票数:8861
0 |
投票
|
|
|
|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 详情] |
票数:71805
0 |
投票
|
|
|
|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 详情] |
票数:2506
0 |
投票
|
|
|
|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 详情] |
票数:149
0 |
投票
|
|
|
|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 详情] |
票数:2826
0 |
投票
|
|
|
|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 详情] |
票数:2662
0 |
投票
|
|
|
|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 详情] |
票数:2533
0 |
投票
|
|
|
|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 详情] |
票数:2810
0 |
投票
|
|
|
|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详情] |
票数:4009
0 |
投票
|
|
|
|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 详情] |
票数:2542
0 |
投票
|
|
|
|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 详情] |
票数:1526
0 |
投票
|
|
|
|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 详情] |
票数:2442
0 |
投票
|
|
|
|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 详情] |
票数:2472
0 |
投票
|
|
|
|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 详情] |
票数:2480
0 |
投票
|
|
|
|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 详情] |
票数:2480
0 |
投票
|
|
|
|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详情] |
票数:2479
0 |
投票
|
|
|
|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 详情] |
票数:2454
0 |
投票
|
|
|
|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 详情] |
票数:360
0 |
投票
|
|
|
|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传统戏曲,根据《台湾省通志》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兰员山结头份。这是台湾同..[ 详情] |
票数:7145
0 |
投票
|
|
|
|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庐剧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清末以来,主要流行于安..[ 详情] |
票数:1484
0 |
投票
|
|
|
|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 详情] |
票数:1482
0 |
投票
|
|
|
|
大平调是板腔体梆子戏。因其梆子灼目贯耳,故有“大梆戏、打油梆子”之俗称,源于濮阳是有迹可寻的的古老剧种,该剧种主要流行..[ 详情] |
票数:3725
0 |
投票
|
|
|
|
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为安徽5大剧种之一,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它是..[ 详情] |
票数:2862
0 |
投票
|
|
|
|
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 详情] |
票数:1382
0 |
投票
|
|
|
|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稀有剧种,由明代青阳腔沿袭变化而来,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明末清初,文人商贾溯潜水、长..[ 详情] |
票数:1399
0 |
投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