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话是闽南语漳州地区的一种方言 漳州话,相对厦门话,台湾话还有粤东地区的海陆丰方言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致相同,均属于闽南语
漳州话是闽南语漳州地区的方言。圣祖陈元光所率开漳将士绝大部分来自河洛固始,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亦称河佬话。 早期戍守闽粤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称为“河佬”。河洛话逐渐成为闽南本土通行的话语。
有学者还举出大量古诗文为例证:闽南话“假使”叫“设使”,曹操《自明本志令》有“设使天下无孤”;闽南话“好势”是好的意思,江淹《云山赞序》云:“壁上有杂画,皆作山水好势”;闽南话把费用、盘缠叫“所费”,《世说》云:“所费诚复小小”;闽南话步行叫“步辇”,这是唐代中州话,《唐语林》道:“上令左右以步辇召之”;闽南话“大汉”,意指高个子、长大,杜荀鹤诗云:“不觉裹头成大汉,昨夜竹马作儿童”。闽南话把读书叫“读册”,《唐书》云:“中书令读册”……等等。这些现今常用的闽南话我们都可在汉唐的诗文中找到字眼或词汇。
随着众多开漳将士后裔陆续自闽南播迁开去,河洛话(即闽南话)成了中原南下的群体标志——早期播迁入粤者称为“河佬话”或“福佬话”或福建话;后期播迁入台湾者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传入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唐人话”或福建话。追本溯源,不管是闽南话、河佬话、福佬话,还是台湾话或唐人话,都与中原话、河洛话一脉相承。
随着闽南漳州移民的迁徙向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继续传播,闽南话就成了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最主要语言。他们都讲闽南话,并且大多讲的是近于漳州腔的闽南话。他们仍保持唐初开漳以来世代相传的河洛话,并多以“河洛人”或“唐人”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