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6.5-7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形态三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而形成各种构造,如乳房状、葡萄状、结核状等,常见的为同心圆构造。具有不同颜色构成的玉髓,通常有,绿 红 黄 褐色,白色等多种颜色。按图案和杂质可分为缟玛瑙,缠丝玛瑙,苔玛瑙,城堡玛瑙等。常用作为玩物或观赏物。常用做饰物或玩赏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
质地坚硬、有胶质感、未染色、高温优化的,且象形度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和共鸣的象形图纹玛瑙才是收藏佳品。因个人学识经历、想象力、欣赏习惯不同,会存在欣赏的巨大差异,这就有了这行各看一眼的说法。欣赏象形图纹玛瑙最大乐趣就是不断的发现过程,欣赏象形图纹玛瑙就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冲击、震撼和共鸣过程,欣赏过程会会给欣赏者带来无比的心灵愉悦和满足。带来乐趣和未来的升值潜力是这个收藏的关键点。
历史记载象形图纹玛瑙的古籍很少。最早记载象形图纹玛瑙的古籍是宋代文人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是这样描述的:“峡州宜都县产玛瑙石,外多沙泥积渍,凡击去粗表,纹理旋绕如刷丝,间有人物鸟兽云气之状。土人往往求售,博易于市。泗州盱眙县宝积山与招信县皆产玛瑙石,纹理奇怪,宣信间招信县令【忘其姓名】获一石于村民,大如升,其质甚白。既磨礲(译研磨)中有龙作蜿蜒盘屈之状,归贡内府(译朝廷里的皇帝)"。这块经过研磨后发现的“龙”形象形图纹玛瑙,人们视若珍宝贡献给皇帝。出产这块龙形象形图纹玛瑙的玛瑙河,在今湖北省宜昌地区,流经宜昌、当阳、枝江。(注:峡州宜都县,今湖北省枝城市。峡州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宜昌、远安、宜都等地。)
明代谷泰撰写的《博物要览》(天启间(1621—1627)刊行)中写道“玛瑙非石非玉,自是一类。有红、白、黑3种,有纹如缠丝者。人以小者为玩好之物,大者研为器具……其中有人物、花鸟形者最贵重。文中描述的人物、花鸟形者最贵重,就是象形图纹玛瑙。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曹昭(明)撰写)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书中记载“玛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凡看碗盏器皿要样范好,碾得薄不夹石者为佳,其中人物、鸟兽形者最佳”。这本明代古书中记载的“其中人物、鸟兽形者最佳”说的就是象形图纹玛瑙这一奇珍收藏。
古代玛瑙开采、加工生产力及其低下,玛瑙矿石硬度高、开采难度大,在没有电动工具的“砣锯时代”,有“一砣玛瑙一砣金”的说法。象形图纹玛瑙形成本身具有极强偶然性,原石横切、竖切、斜切,多切少切哪怕是差一毫米,就会与玛瑙图案失之交臂,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这些原因导致了象形图纹玛瑙实物更是存世稀少。中华民族自古又多灾多难,历经多次战乱、社会动荡,由古传至今的象形图纹玛瑙实物,真是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我国的故宫博物院和俄罗斯的克林姆林宫宝石博物馆偶能发现有“色彩成图的玛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