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名牌产品一样,王一品的成名,也有其美丽的传说。祖传,若干年前,湖州地区有个姓王的笔工,终年靠制笔卖笔度日。有一年,朝庭举行大考,他跟着考生跋涉千里进京叫卖。
与许多名牌产品一样,王一品的成名,也有其美丽的传说。祖传,若干年前,湖州地区有个姓王的笔工,终年靠制笔卖笔度日。有一年,朝庭举行大考,他跟着考生跋涉千里进京叫卖。恰巧有位考生买了他的笔,中了状元,一时轰动全城,人们就把他卖的笔叫“一品笔”,称呼他为“王一品”。从此,他的名声就传扬开来,并在湖州开了一爿毛笔店,店名就叫“王一品”。
王一品世代相传,日益发达,但传至第七代时,企业几经易主,每下愈况。在旧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同行相互倾轧,湖州城里竟出现了好几家以“一品”为号毛笔店,如“张一品”、“老一品”等。由于当时政府苛捐杂税,摧残文化,压迫工人,王一品至解放前夕,已处于奄奄一息之中,业主周德臣,煞费苦心支撑,但亦无能挽回王一品涉于绝业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王一品 才逐渐焕发了青春,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实行全企业公私合营。钟三益、费莲青、胡仕文等笔庄合并于王一品,企业扩大了,成为具有前店后坊特色的笔庄。
一九六一年王一品创业二百二十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陈毅、郭沫若、何香凝和社会知名人士沈雁冰、叶圣陶、沈尹默、傅抱石、吴作人、泮天寿等相继题诗作画,表示祝贺。郭沫若为笔庄新屋,写来了市招,并用草书题了一首诗:
湖笔争传王一品,
书来墨迹助堂堂。
蓼滩碧浪流新韵,
空谷幽兰送远香。
垂统以还二百二,
求精当作强中强。
宏文今日超秦汉,
妙手千家写报章。
郭老以“空谷幽兰”比喻湖笔,并用“蓼滩碧浪流新韵”的诗句,歌颂并赞扬湖笔,充分体现了郭老对湖笔事业的关怀,并由此可见他与王一品的深厚情谊。 “蓼滩”即红蓼滩,湖州地处太湖滨,苕溪两岸都是苕花与蓼花,历史上曾有白苹洲与红蓼汀的古迹。所谓“红蓼白苹洲”、“碧浪湖”是湖州的风景区,历代文人都有吟咏,湖中有一座随着碧波起伏而浮动的“浮玉塔”。东西苕溪会合于此,地势险要,风景优美。郭老用“蓼滩”“碧浪”之典,很明显是泛指湖州。郭老另 有一首写给苏州湖笔社的诗,首句为“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这里的“湖”就是指湖州。大约在清末、民(国)初的时候,湖州的制笔工人,陆续迁居苏—杭以至中原,传技而落户。
书画之友
“善书须择笔,宝剑赠英雄”。一支好的湖笔,犹如古代将军手中的一把横扫千军的利剑,愈用愈会得心应手,爱不忍释。王一品历来与书画艺术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北知名书画家,十有八九喜欢用王一品生产的笔,从事艺术创作。已故画家傅抱石,平时爱用王一品的白云笔烘染山水,他画了一幅《奇峰突兀图》称赞王一品的笔首屈一指。江东老画师贺天健善用硬笔作画,在一幅题为“古梅复春阳”的梅花图上,他具体品评了王一品的石獾笔。说起石獾笔,使我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二十年前,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路过湖州,笔庄工人闻讯,特地到宾馆访问了他,泮先生畅谈了自己从事书画艺术的经历,并对湖笔的制作方法,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临别时,画家从随身带的笔帘中取出两支画笔,交给笔工,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日本产的“山马”、“石獾”,你们研究研究。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支配下,在画家的鞭策下,笔庄召开了“诸葛亮”会议,采用白毫、紫毫、黑山羊毛和香狸毛等原料混合配制的方法, 试制獾狼笔,(当时,我国还没有直接用獾毛做的笔)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成了第一批国产的“石獾”笔。有一位新闻记者恰巧来访,笔庄托他将刚试制的“石獾”笔带给泮先生试用,以便改进后正式投产。记者回杭转达了笔庄的要求,泮老先生场试了笔,画了一幅《试笔图》,祝贺国产“石獾”的诞生。现在“石獾”笔已经普遍生产,并且直接采用石獾抢毛制成,质量比二十年前的要好几倍,可异第一位鼓励笔工生产石獾笔的画家泮天寿先生已不能看到王一口的新产石獾笔了。
旅游珍品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旅游者,特别是日本书画界人士,慕名来到毛笔发源地湖州,参观访问王一品斋笔庄。一九八二年春天,以日本乔名书法家青山衫雨先生为团长的江南文化考察团一行,对王一品的制笔技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青山衫雨是日本很有名望的书道家,他的书法作品在中日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用王一品所制笔,即席挥毫,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王一品斋专门制造了一批供旅游者观赏的湖笔。比如为绍兴特制的“兰亭”、“鹅池”、“右军书法”和“金不换”,为广东中山故居定制的“翠亨春”,为西冷印社生产的“西冷汉石”,以及配合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回国观光而精制的“半屏山”等等。这些用红木、湘妃竹、紫竹为笔管的湖笔,都是用上等毫料精工制作的,既可实用,又具观赏价值,被使 用者誉为“旅游珍品”。
除旅游产品外,王一品还为已故社会知名人物特制了纪念笔,寄托湖笔工人对他们的怀念,郭老生前与王一品的交谊极深,是湖笔的知音人,在他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王一品根据郭老生前喜爱的长锋白云笔,加工精制成“鼎堂遗爱”(鼎堂为郭沫若同志的别号)。这种长锋白云兼毫笔,很受国画家的欢迎,人物画家杨之光经常从广州来信定制,并带着这种笔去新疆等地写生。还有唐云、沈迈士、诸乐三、黄胄等国画家都爱用此笔。国画大师吴昌硕,平生爱用湖州羊毫笔写石鼓文,王一品仿照他的用笔,生产了“缶庐妙颖”,日本朋友见了非常喜爱。当代文豪沈雁冰同志的中学时代是在杭嘉湖三府的府中度过的,他在怀念湖州的诗中有句云“苕霅流长”,王一品在沈老逝世的当月,赶制了一批书画笔,取名就叫“苕霅流长”,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使他的名字和作品像苕溪、霅溪那样永存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