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
“贵族的出身,标志的五官, 不穿军装时,俨然是一位大学教授”,这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泰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一位被认为是德国国防军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1906年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加比利时、东普鲁士和波兰 南部的战斗。
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38年因上层人事变动被贬为18师师长。次年参加动员,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翌年参加对波兰的入侵。
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1942年8月任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总指挥,奉命攻占列宁格勒未果。歼灭苏一集团军。
1942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试图解救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能得逞。
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1944年3月被解除职务。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1953年获释。
战后被聘为阿登纳政府组建联邦国防军顾问。
1973年6月病逝,终年86岁。
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
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同时他参与制定的入侵法国的作战方案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施里芬-曼施坦因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