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1963.10.10—2003.12.30),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少时家境拮据,四岁半已登台演出,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大中华地区歌坛和影坛巨星,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梅艳芳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多变的形象著称,曾引领粤港地区的时代潮流,是港乐..
梅艳芳(1963.10.10—2003.12.30),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少时家境拮据,四岁半已登台演出,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大中华地区歌坛和影坛巨星,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梅艳芳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多变的形象著称,曾引领粤港地区的时代潮流,是港乐最高荣誉“金针奖”和“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的最年轻得主,至今保持着华语女歌手全球演唱会场次最高纪录。梅艳芳同样蜚声影坛,荣获过两岸三地的影后,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推进大中华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被誉为“香港的女儿”。
表演艺术家、慈善家个人基金: 《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 1993年梅艳芳为支援赈灾、支持同胞,打破不北上的诺言,与谭咏麟一同担纲北京人民大会堂华东水灾赈灾义演的压轴嘉宾。1993年7月27日,梅艳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 梅艳芳赴云南山区探访
梅艳芳一生致力公益慈善,个人捐款超过千万元,发起参与过十余次大型慈善活动,为世界各地华人带来支持和鼓舞。海外多个城市因此设立“梅艳芳日”以赞扬其慈善精神,2002年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梅艳芳“杰出慈善艺人”荣誉。 “四海一心基金会”的首次筹款活动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突破性的溜冰演唱会,一举筹得四百余万善款,均捐赠多伦多大学徐立之博士作为遗传学研究,并打破当年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最高筹款纪录,传为一时佳话。1994年在香港举行的筹款晚宴及奖券义卖筹得七百五十万善款,其中二百万捐赠玛丽医院的肌胳系统再造计划,成立新骨科手术室,院方将其定名为“梅艳芳骨科手术室”;又曾捐赠予华东水灾、香港医学博物馆、东华三院福幼基金、九龙医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模拟课室及国内儿童福利等用途;还曾捐赠百万兴建“东华三院护老中心”,真正为各地华人社群的医疗、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支持和鼓舞,体现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1999-2000两年间,梅艳芳出任“乐施会大使”,到贫困的云南山区普施爱心。 梅艳芳去世后,为发扬和延续她的善心,《四海一心基金会》依靠既有资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赠,继续为社会募集善款,一直运作至今。2004年梅艳芳逝世周年之际,基金会将电影《十面埋伏》剧组及“周年祭慈善晚宴”筹集的善款捐赠香港大学做研究用途。此后每年,基金会均会针对不同领域开展筹款和捐赠活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间,基金会向灾区捐赠十万善款。此外,基金会还先后捐助了香港“监护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会”以及“乐施会扶贫发展工作”等公益事业。为支持内地贫困地区的希望工程事业,基金会在2008年梅艳芳逝世五周年之际筹款建立了“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梅艳芳第一小学”。2011年再次捐款建立“广西省藤县天平镇大坡龙田梅艳芳第二小学”,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