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玲(1941—)豫剧名旦,桑派传人,河南省安阳市人,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韵味醇厚,又兼具阎派的典雅细腻和马派的脆媚泼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程咬金照镜子》、《皇帝告状》、《秦雪梅》等。
1949年辗转来到河南郑..
刘伯玲(1941—)豫剧名旦,桑派传人,河南省安阳市人,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韵味醇厚,又兼具阎派的典雅细腻和马派的脆媚泼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程咬金照镜子》、《皇帝告状》、《秦雪梅》等。
1949年辗转来到河南郑州,她虽不是出生在梨园世家,却颇具艺术灵性。1955年12月她考入郑州市豫剧团随团学艺,主攻闺门旦、花旦,以俊美的扮相、甜亮的嗓音、扎实的功底从同辈学员中脱颖而出,相继演出了豫剧《茶瓶记》、《沉香扇》、《三拜花堂》等剧目。在多年的实践演出中,她像小蜜蜂一样采撷百花之秀,汲取各种艺术营养。1963的刘伯玲已在河南菊坛初露头角,恰恰这一年年,桑振君调至该团,此时的桑振君先生正是风华正茂,处于艺术黄金时期。这就使得刘伯玲有了更多观摩桑振君先生盛年演出绰约风姿,并有幸与桑先生同台演出《桃花庵》、《打金枝》、《秦雪梅·观文》等剧目。长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桑先生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颖悟聪慧、勤学苦练,使得她很快领悟了桑派艺术真谛,初步了解了桑派艺术演唱特色,从此桑派艺术就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刘伯玲,立志竭尽全力学习桑派艺术。1965年桑振君先生调离该团后,她便接演了桑先生的演出剧目,为以后继承发展桑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古装戏刚刚开放,刘伯玲便迫不及待地去邯郸向桑振君学艺。桑振君在简陋的环境中为她逐字逐句亲授了《姐妹告状》,同年该剧在郑州公演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无数观众被桑派艺术字乖音巧、百句不竭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一时间河南菊坛刮起了桑派劲风。桑振君先生在看了刘伯玲的演出后,大加赞赏,并正式收她为入室弟子。之后刘伯玲长期坚持演出桑派剧目,继承了桑派唱腔偷、滑、闪、抢和离调的演唱技巧,全面掌握了桑派艺术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兼学阎派和马派之长,融会贯通,其唱腔中既有桑派的吐字乖巧、韵味醇厚,又兼具阎派的典雅细腻和马派的脆媚泼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和表演艺术风格。
职务升迁
1981年,郑州市评剧团在原有基础上组建成立了郑州市实验豫剧团,刘伯玲从名角云集的郑州市豫剧团调至该团任领衔主演,这为她提供一个更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的舞台实践使得她的艺术更趋向成熟,她主演的系列桑派剧目已经达到了一种化境,但终归不是自己的代表作品,为此团领导为她编排了新编古装戏《程咬金照镜子》,她看过剧本后,顿时感觉难以胜任角色。其一,原先传统戏中的程七奶奶王月英是个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而在该剧中体现出的却是一位风凤活活、孝敬父母、打抱不平、农民色彩浓重的王月英。其二,自己主攻的是闺门旦,况生活中是温文尔雅、不善言谈的性格,这些都与剧中人物差距甚远。但是为了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全新的刘伯玲,她克服重重压力,跳出桑派门楣,跨越行当,全心投入到该剧的排练中。为了成功塑造好这一角色,她虚心听取各她借鉴了花脸、武生、刀马旦的表现手法,加之自己对角色的深入思考,忘我地演绎。在排练场上,她从不摆名角架子,而是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经过全团上下的通力合作,该剧在郑州一举打破了连演150余场的记录,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剧中她塑造的纯朴、热情、憨直、泼辣、勇敢的程七奶奶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时间全国各地知名剧团纷纷来郑观摩该剧演出,时之今日该剧仍是诸多戏曲团体的常演剧目。1983年该剧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投资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当时这部片子在珠江拍摄了4个月,每天5点钟就要起来化妆,一直到晚上才能卸妆。在拍摄现场四周都是摄像机对着演员,一时还不太习惯。当时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是为使这部影片能成功上映,大家没有丝毫怨言,全心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该片全国公映后,刘伯玲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为一时关注的焦点人物,《程咬金照镜子》也成为了她艺术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豫剧成就
据省文化厅资料显示1986年,郑州市实验豫剧团成为全省戏曲院团收入最高的文艺团体。此后她又演出了
《唐宫娇女》、《鸳鸯戏水》、《一夜皇后》、《狐仙女》、《莲花仙子》、《皇帝告状》、《四姐下凡》、《假婿成龙》等众多剧目。中国唱片社,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曾多次录制和播放她的专题节目,盒式带广泛发行。由于种种原因,她于1991年告别舞台,调至郑州市艺术学校任教后一直致力于桑派艺术的研究,并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桑派学生,为推动桑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