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演《红楼梦》,早在1961年就进行过一次,那时是对越剧本《红楼梦》的移植,尽管在唱腔、表演上取得了成功,却未能使之成为本剧种的代表剧目。30年后的1991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终于推出了属于本剧种的全新创作《红楼梦》,并使之成为黄梅戏的又一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
《红楼梦》的重新改编,是在国内学术文化界“文化热”的推动下酝酿与完成的。一方面,学术文化界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反思和探索,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戏曲也包括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体认;另外一方面,黄梅戏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也在自觉地探寻自身发展的道路,力求与时代相合拍。这一指导思想被概括为这样的话语:“既然黄梅戏艺术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那么它也就有必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大的范围内吸取营养。如果只知输出而不知广泛吸取,它就有可能走向停滞与枯竭。”“希望借以进一步提高黄梅戏的文化品位和表现功能,进一步发挥它的自身特色。”因此,该剧在创作过程中,采取了省内省外合作的方式,延请了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余秋雨、陈西汀、马科分别担任该剧的艺术顾问、编剧和导演,以 剧院优秀的演员为舞台演出的实现者,从而保证了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文化品位。
真正体现了黄梅戏对于”高品格,深内涵”的追求,较完美地体现出当代黄梅戏的精神风貌的,则是创编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新编古装黄梅戏《红楼梦》。它将古典名著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现代性和时代精神以及黄梅戏”好听.好看.好懂”的艺术特色融会于一台,加上马兰.黄新德.吴亚玲等黄梅戏艺术家传神入骨的表演,使得黄梅戏《红楼梦》充溢着清新脱俗.典雅亮丽的诱人魅力。无论在合肥.南京.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深圳,还是在兰州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演出,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观众争相购票,舆论热情赞扬,再度出现了当年黄梅戏团到处演出的盛况。该剧荣获了1992年度全国”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了文华奖的表演.导演.作曲.舞美等多种单项奖。
黄梅戏《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当代黄梅戏的艺术探索所达到的高度,为黄梅戏艺术品位的创意立起一块新的铮铮闪光的里程碑,并为黄梅戏今后的艺术拓展昭示了方向。黄梅戏已经当之无愧地进入了当代艺术的宏伟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