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尹派《桃花扇》,和原著比剧情有改动,由吕仲编剧,1948年尹太先生首演于上海,追念是该剧的主要唱段,内容是侯朝宗凝视香君遗像,深情地追念历历往事,心绪起伏难平,无限感慨。这段追念唱腔1948年由太先生演唱,1978年连波老师作了较大修改。
越剧尹派《桃花扇》,和原著比剧情有改动,由吕仲编剧,1948年尹太先生首演于上海,追念是该剧的主要唱段,内容是侯朝宗凝视香君遗像,深情地追念历历往事,心绪起伏难平,无限感慨。这段追念唱腔1948年由太先生演唱,1978年连波老师作了较大修改。
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要议立福王,史可法采纳侯方域的建议激烈反对,但已经阻止不了。福王监国,大封迎驾之臣。马士英功居第一,升为首辅,入阁办事。四镇武臣晋封侯爵。阮大铖、杨文聪都做了官;史可法虽然也入阁,却被遣去督师江北。
史可法不以到外地任职而介意,反而为得到了实际的操兵备战权欢喜。他召集四镇武臣共商防清大计。可四镇热衷窝里斗。不听指挥,其时,侯方域在帅府参谋军事,他提议高杰移防黄河,既能解目前之危,又立将来之功。史可法同意,命侯方域随营监军,称便还乡。侯公子北赴河防时,清军已入关,杀退起义军,占了北京。不久福王在南京登基,改年号弘光。
再说香君,自侯公子走后,闭首楼台,却也不能免祸。马士英有个亲信叫田仰,要找个小妾,于是他们逼香君改嫁。香君誓死不从,矢志守楼,以头撞地,血溅侯公子所赠的桃花扇上。
有一天,杨文聪来到楼上,看见扇上的点点血痕,如桃花点点,于是提起笔,添上枝干,点染成折枝桃花。香君醒来,见此桃花扇,感叹桃花薄命,心系远方的侯郎。杨文聪为其痴情所感,请苏昆生去找侯公子。香君以扇代书,托师父寄去。她的千愁万苦,一齐凝聚于桃花扇。
当时国破家亡,南京的昏王奸臣非但不理朝政,不思国耻,反而歌舞升平,花天酒地。弘光帝对宫中的戏子看烦了,又大征民间歌姬舞女。由阮大铖挑选,香君也在候选之列。接着马、阮二人又在正月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以选歌妓入宫为名,强要香君唱曲助兴。见了仇人,香君在酒宴上借唱骂席: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马士英大怒,叫人把香君丢在雪中,阮大铖还下酒席踢她,被杨文聪劝解拉开。两天后,弘光亲自选角色,香君被派做正旦。从此,香君陷入深宫,却也免去了阮大铖等人的暗算。
后来,侯方域南渡黄河,遇见苏昆生,两人一路同行,来到南京。次日早起,侯让苏师父守着行李,自己独自来到香君故居。但见庭院依旧,物是人非,这里已经成了画院,住着画士蓝瑛。一问才知香君已经在人日被选入宫了,不知何日才能相见。侯公子手捧当年的定情之物---桃花扇,睹物思人,感慨不已。
清兵入扬州,烧杀十日。此时南京城中乱作一团,弘光帝逃奔芜湖,后来被乱兵虏去献给清兵。马士英、阮大铖携姬妾财物出逃,遭到乱兵抢劫。马被天雷击毙于台州山中,阮大铖跌死在仙霞岭。杨文聪信任苏松巡抚,刚要赴任,听说皇帝、宰相都出逃了,忙换上布衣,回到媚香楼。
这时皇城大乱,香君随众出宫在媚香楼遇到杨文聪和苏昆生,杨让她随师傅寻访侯公子,自己则回贵阳去了。(前面忘记交代香君的养母李贞丽的去向了:马、阮等人逼嫁,香君矢志守楼,血溅诗扇,如狼似虎的差人要上楼抢人,无奈中,李贞丽听从杨文聪的劝说,冒名替香君出嫁)
香君和苏师傅走东南山路,留宿栖霞山葆真庵。庵主正是卞玉京。侯公子后来也趁乱出狱,避入深山,暂住采真观。
乙酉年7月15日,早已出家的张薇道人在白云庵为明思宗修斋追荐,侯、李二人也到场观光。在道场,侯、李终于相会,拿出桃花扇诉说前情。张道长看在眼中,走下祭坛,将侯、李二人手中的桃花扇一把撕了,说道:我这清净道场,那容得狡童游女,戏谑混扎------你们絮絮叨叨,说的是哪里话,值此天翻地覆,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侯方域辩解道:从来男妇室家,人之大伦,悲欢离合,情有所衷,先生如何管得?道长大怒: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吗?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侯方域顿时大汗淋淋,如梦方醒。当下便拜道长为师,入山修道去了。这正是: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此剧的结局有些悲凉,不过作者的主旨是借离合之情,抒发兴亡之感。是中国戏曲史上唯一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是用文艺形式写就的一部《史记》,意义非常 深刻的。剧作家欧阳予倩曾将它搬上京剧舞台,2002年,新改编的《桃花扇 》以京昆形式推出与上海舞台,获得成功。此剧若改编好,也是很适合尹派的,侯、李的戏份都不少,深层次挖掘人物,应该很有看点的。
|